(网经社讯)1月14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提出了一项关于研制发布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教学应用规范的提案。他建议制定AI教育应用的负面清单,旨在防止算法与数据分析模型对学生产生误导。
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获悉,余胜泉在介绍了北京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近期举措,并指出尽管有相关计划出台,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仍处于浅层应用阶段,且存在一系列问题。他关注到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创造力和主动成长的内驱力,以及认知可能变得肤浅和碎片化。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构建分龄分层的AI教学应用规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阶段,明确AI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策略与规范,并编制使用手册和配套典型案例。
设计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模式:在教学中设计启发式交互模式,避免AI工具直接提供解答,而是通过引导性提示和多元视角激发学生思考。
完善创造力与内驱力激发策略:在课程设计中嵌入批判性思维训练,增加AI生成内容的评价与反思环节,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建立保障机制促进系统化知识与学科思维发展:推广案例学习法,组织学生围绕复杂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逻辑推理与深度思考能力。
构建技术动态监督与持续改进的治理体系:设计认知增强型任务,引导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保持深度思考,并对AI输出进行验证、归纳和改进。
强调AI的辅助性定位: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结合AI工具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并评估学生的创造性成果。
建立跨学科学习机制:以课题研究、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形式开展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巩固系统化思维能力。
构建“技术-教育-心理”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建立AI教育工具风险预警系统,制定负面清单,引入“教育AI沙盒”试点机制,形成闭环管理模式。